博森喜讯丨博森设计荣获第九届江苏省勘察设计行业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二等奖
阅读 9 · 发布日期 2022/11/24 10:19:20 ·获奖喜报
2022年第九届江苏省勘察设计行业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评审结果公布,博森设计项目“海绵城市导向下的龙头公园BIM应用”获拓展和综合组二等奖荣誉。本案是我们首次应用BIM技术在海绵城市设计的领域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不俗成效。
PART.01
获奖项目简介
项目基地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广南路与上马墩路交叉口西北角。项目总改造面积约18358平方米。根据《无锡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本项目属于“梁溪区LX-14二级管控区”。设计指标为年径流总量控制70%;SS(悬浮物)消减率55%。
BIM技术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项目基地鸟瞰
项目设计难点:
针对现阶段海绵城市建设我们总结了三个难点:
1、现阶段海绵城市的传统设计模式较为粗犷,对于地形的塑造能力及流量的分析常常依赖于设计人员的经验;
2、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在已有市政场地内进行大规模的管线敷设容易和其他市政管线碰撞;
3、海绵设施的现场施工往往遗漏构造,传统的二维图纸不能将所有的构造都表现到位。
项目技术路线:
基于这三个问题我们探索式地在此项目里对BIM技术在海绵城市方向的应用主要分为三个方向:1、方案施工图阶段的应用;2、二次程序开发的快速建模手段;3、平台级应用研发探索。
PART.02
BIM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点
1 三维模型的创建
海绵设计的前提是标高分析,基于景观的前提下,利用三维软件对项目进行建模,通过软件进行竖向高程分析。公园内标高基本稳定在2.56~4.70m,四周市政道路标高基本稳定在3.05~3.60m。地块出入口标高最低点3.34m位于西侧入口处高于相邻市政道路标高3.05m。
△场地模型
2 基于三维模型的汇水分区寻找
常规的汇水分区寻找主要依赖于设计师对于场地的经验划分和人为性质的场地局部塑造,本次我们基于三维模型的基础并利用Revit自带的Dynamo可视化编程程序对地形进行计算机分析,结合景观绿化及海绵设施的布置意向方案,共将项目分为三个汇水分区S1、S2、S3,并自动计算出各分区面积。
△二次开发的dynamo程序
△自动汇流路径寻找示意
3 基于三维模型的海绵设施创建
根据海绵设施的具体要求创建族库,利用二次开发程序对海绵设施进行快速、准确的创立。将海绵设施的构造精确到每一个构造层,便于后期的施工图管线表达及工程量统计。
△某海绵设施的细部节点构造
4 基于BIM模型的施工图设计
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在Revit里可以直接生成相关的海绵图纸,用于指导现场施工。融入全模型的市政管线建模也可以精确模拟各管线的空间关系,形成可逆的“模拟施工”,这样可以规避现场各类管线碰撞、调整和返工,也大大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和项目延期的风险。
△管线布置施工图
△海绵设施三维分层表述
PART.03
项目应用启发
本项目是我们首次尝试与海绵设计师的合作,也是首次应用BIM技术在海绵城市领域尝试探索,实现了一定的价值,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方向:1、基于三维模型的地形塑造能力,让后续工作有数据可依;2、基于二次开发的汇水分区分析能力,改变以前粗犷的汇水分析方式;3、三维化的海绵城市方案表达,让方案更具有表现力;4、参数化的模型创建,快速出具布置图及进行海绵设施的分层表达,改变以往平面+节点的二维表达方式,让每一个海绵设施都清晰可见;5、更加精准的蓄水能力校核和工程量统计,方便进行前期造价概预算。
主要参与人员
建筑产业化与BIM研究中心:1、何巨海 2、王毅 3、黄尧杰 4、刘婧 5、钟大伟 6、于忠
景观与生态中心:1、朱晓燕 2、邹枫
投稿人:建筑产业化与BIM研究中心 黄尧杰